更新日期:2012-08-15网站总访问量:200724总IP访问量:341761管理员登录
您的位置:教育法在线学校与法依法行政 详细信息

义教免费:省级财政“出大头”学校见账不见钱

   20070325 作者:田豆豆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这些费用由谁出,怎么个“出法”?湖北省的做法是—— 

    “莘莘学子,不交学杂费,感谢共产党”

    3月1日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中心小学新学期第一天,农民李华送女儿到学校报到,他激动地说:“现在孩子上学学杂费全免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以前我就是因为家里穷,上到高二就被迫辍学了,我女儿一定能圆了大学梦!”今年春节,他还自己创作了一副对联:“泱泱大国 免除皇粮税 造福老百姓,莘莘学子 不交学杂费 感谢共产党”,横批:“民富国强”!

    沙洋县是中部地区7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下简称“新机制改革”)的试点县之一,该县48669名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贫困生还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新机制给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了福音。沙洋县长林中学初三学生向阳就是其中一员。向阳全家靠他母亲每月三四百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6年秋季开学时,向阳眼看就要因贫辍学。但恰好这时该县试行新机制,他得以重返校园。在去年该县的一次“感恩教育”活动中,老师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向阳却自发写了“给胡爷爷的一封信”,他在信末深情地写道:“胡爷爷,我真的好感激您,感谢共产党。……我一定勤奋学习,用知识和能力去建设和保卫我的祖国!胡爷爷,我一定做到,一定!”这封与命题不甚相符的信最后被评为全县一等奖并在各中小学展览。据悉,去年7月试行新机制改革以来,沙洋县再无一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孩子失学、辍学。

    今年,国家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些费用将由政府出,可钱从哪里来,怎么个“出法”才好?3月2日,教育部教科文司有关人士表示,湖北省的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省级财政承担全省新机制改革地方资金的94%

    新机制改革后,2007年湖北省需要21.09亿元“买单”资金。3月2日,湖北省宣布,这21.09亿元资金中央承担12.49亿元,省级承担8.08亿元,市级承担757万元,县级(市、区、农场)承担4403万元。省级财政占全省地方应承担资金总量的比例超过了94%。

    中央早已确定了新机制改革资金必须由省级统筹和省级“拿大头”的原则,为何如此?襄樊市宜城财政局徐志芳科长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湖北等中部地区的县级财政都比较薄弱,以前教育投入主要用来‘保(教师)工资’、‘保(学校)运转’,要再拿其他资金几乎不可能。”宜昌的枝江市2006年财政收入6.04亿元,光教育投入就达到1.53亿元,而其中人员经费达1.37亿元。

    以中央和省为主的投入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有了资金保障。改革后沙洋县各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水平比改革前平均增长了15%。此外,考虑到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再靠收取学杂费等方法发放津贴补贴,实际收入有可能因此下降,湖北省还在2007年预算中安排了7.35亿元,将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按照年人均1800元给予转移支付补助。

    财务管理网络化,学校“见账不见钱”

    “以后,坐在省财政厅里打开网络,就能监控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的财务账目了,现在,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都配备了专门的电脑、财务软件,到年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财务核算、记账、报表将全部在网上运行。”3月2日,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周顺明高兴地说。去年,湖北省在沙洋县、枝江市开展了“校财局管”财务管理新机制试点,湖北省自行开发的“农村义务教育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已在两县(市)运行半年,今年起向全省推广。

    周顺明总结了过去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存在的支出科目不统一,学校报表不统一,核算不真实,记账不规范,资金普遍被挪用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容易产生财务违纪现象。他认为:“新机制改革后,关键要让学校能快捷、恰当地使用这些资金。在市以下,拨给学校的现金经常会被挪用,所以改革让学校手里的现金越少越好。”

   如今,湖北各农村中小学的财务室及其上级教育局、财政局都配备了同样的财务管理软件,所有教职工身份、工资信息,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信息等都在网上一一列出,而学校的财务预算、资产负债、收支报表等也都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每个学校的经费预算、主要财务收支都将在网上向县教育、财政部门申报审批,义务教育经费由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到劳务、商品和工程的直接提供者;农村中小学校大宗购买按政府采购办理;零星支出,采取授权支付方式,拨付到农村中小学中心核算点的“零余额账户”上。目前学校能经手现金的只有代收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搭伙费、寄宿生生活费。以后,这些费用也将采取学校开凭证,学生到银行缴纳的方式。学校进账、花钱都将“只见数字不见钱”。

   

    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改革开局良好。2006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安排资金150亿元和211亿元,已经惠及中西部地区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学年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中西部农村地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农村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补助。

    2007年改革将覆盖全国农村地区。中央财政为此相应安排资金279.8亿元。届时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从中受益。(记者 田豆豆)责任编辑 高伟山)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