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8-15网站总访问量:200724总IP访问量:341761管理员登录
您的位置:教育法在线案例评析学校违法 详细信息

偷梁换柱的“保送”闹剧

:偷梁换柱的“保送”闹剧

1.引言

高考保送生制度在我国自80年代中期实行以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励先进、褒奖优秀、促使学生力争上游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录取制度的一个补充。得到了社会和考生的肯定和认可。但近一时期以来,在有些地方,在此问题上出现了腐败现象,保送环节生成了权钱交易的场所。在广大考生及各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下面就是一则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的偷梁换柱的“保送”违法违纪案例。

2.案情介绍

在全国贫困县之一的湖南省隆回县,隆回一中是当地人引以自豪的一所学校。这所湖南省重点中学曾经产生7名湖南省高考状员。曾经有过兄妹一起考上北大的传奇故事,更为隆回一县的教育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但是,善良的人们没有想到,在舞蔽之风日盛的今天,学校的领导者与当地部分有权有势的学生家长一道,导演了将成绩不理想的差生保送上大学的丑剧。

保送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极强的工作。根据湖南省高考前的有关规定,今年的保送生除体育、文艺特长生,获全国中学生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外,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平日成绩名次位于年级前8%以内,并且无不及格的科目,同时高中毕业会考9科总成绩位于年级前4%,体育达标者才有资格保送。为了让成绩一向很差的儿子能够顺利地上大学,一中校长欧阳晓明、副校长马文金开始了一系列的“暗箱操作”。4月份,他们在全校备考会议上,提出了“送良不送优”的意见,同时要求本期毕业生必须有300人以上考上大学,并公开许诺完成指标就可奖励高三年级组7. 5万元,并组织一次公费旅游。会考前之前,欧阳晓明动员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做好成绩好的学生的工作。让他们尽量考得差些,以便成绩差的考生成绩名次提前、同时明确指定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内定的保送生考试做弊……

于是,会考之前一些想保送的考生及家长闻风而动,先是找到两名“热心的校长”帮忙弄到保送指标,再就是张罗着宴请成绩优秀的同学请会考时帮忙。于是,隆回一中的14名保送生中,除了一名优育特长生是农村孩子以外,其余有两人是欧阳晓明校长、马文金副校长平时在学校里胡作非为的“公子”,另外11名则是县人大主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国税局工会主席、县体委主任等人的儿子或女儿。他们的平时成绩一向不好且多门功课不及格,但均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内定的保送圈在今年的会考时,会考的考场内秩序混乱,进入内定保送圈的考生肆意舞弊……。一位接受了吃请的同学作完题目之后,又用复写纸誊写了6份答案:有的同学一进考场就低着头眼看传呼机。巡视人员来了,考场保安员就冲着考室小声喊:“来人啦”。考试刚过半小时,就有同学在考室外来回走动帮助传送纸条,监考人员视而不见。一位考生把写有答案的纸条投给另一位考生时,没传到位,是监考人员用脚充当了“二传手”;更有考生大胆地请人代考……

会考成绩一公布,全校一片哗然:内定的保送生虽然平时成绩总是个个在全年级前170名开外,欧阳晓明的儿子平日里一般是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七名之内,这次会考的成绩竟进入了4%的保送圈!接下来:“校长们”又为这些内定的保送生的平时成绩进行了“移花接木”手术。他们拿来了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的成绩单,把第2名的成绩“嫁接”到了全年级第264名的袁某名下……。 如此等等,被保送的4名理科生就由全年级170名之后变成了前13名,被保送的8名文科生全部换到了全年级的前10名,欧阳晓明的儿子也由全年级的倒数第4名换到了前数第5名!弄虚作假的结果是,这些成绩很差的学生达到了平时成绩全年级前8%以内的保送条件。最后,全校19名保送生除了5人没有保送成功外,其它14人分别被保送上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现已退回13人)。

按有关规定,符合保送生基本条件的学生必须参加教育部统一命题的综合能力测试。但是,这没能难倒那些神通广大的家长们。

今年3月10日,邵阳市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在邵阳一中举行。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通过综合能力测试,家长和监考人员煞费苦心。考试之前大部分的家长都通过这样那样的关系,找到了监考人员并宴请款待,送礼送物。

因为这些保送生上的都不是全国一流的大学,隆回一中平时成绩一流的学生并不愿意被保送。有些人就看上了这一点。为便于成绩差的学生舞蔽,他们专门找了4名成绩好又不愿意被保送的学生参加这场综合能力测试,酬以重金。临考前,老师们语重心长地对4位“考生”说:“你们去锻炼锻炼,费用不用你们考虑。还可以赚一笔钱。”学校的年级组长也暗示“考生”:“我们已经打好招呼,你们只要不是太出格,监考人员不会把你们怎么样的!”本来应该由电脑抽样安排的座次也由监考人员作了精心安排。隆回一中的19名考生除了4个人以外,有15人被安排在同一考场,大家的座位相邻,成绩好的考生也错落有致,搭配得当。考试之时,考生们交头接耳,互传纸条,有的人甚至配置能增加超常视力的眼镜,、有的人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看传呼机。监考人员们则熟视无睹,任其所为。考完之后,本来干干净净的地面上一片狼藉,满地纸条。

今年湖南省保送生的资格线(综合能力测试最低分数线)很低,只有50多分。隆回一中的所有考生都“安全”地通过了这一关。欧阳晓明的儿子竟然考了78分的高分!耐人寻味的是被 学校推荐保送的一干部子弟因没有保送成功而参加了今年的高考,仅考了347分,离专科分数线还整整差了100多分。而另4 名陪考的考生,今年高考的成绩全部超过了重点本科线,有两名考生甚至还考上了国内鼎鼎有名的名牌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一名全省“三好学生”名额拱手相送,分别送给了校长欧阳晓明和副校长马文金的儿子身上。一般说来,保送生的推荐名单、送审名单和录取名单都应及时向大家公布,主动接受监督。但是,隆回一中的保送名单从来没有张榜公布过,一切都在暗箱操作之中。湖南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曾经强调,要严格遵守保送纪律、录取审批事宜,高校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和家长许愿,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但据调查、隆回一中的保送生的家长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关系,早就弄到了保送指标,直接与招生学校取得了这样那样的“密切联系”。有此保送生早在5月份就开始在同学中洋洋得意地宣称:“我已经联系好某某大学了。”在隆回一中,保送生就成了特权生的代名词。其实在此之前,也有师生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的,但举报材料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校领导的手里。副校长马文金在全校大会上竟公开讲:“你们不要打报告,打报告就没有好果子吃。你们的报告还不是又回到了我的手里。”考试大局一定,欧阳晓明和马文金等人就带着高三年级组的十几名教师,放心地飞往昆明旅游去了。他们的心里清楚:只等收获了。果然,待他们从昆明从容不迫地回到家里时,14名保送生已经陆续收到了湖南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3.案例评析

在本案中,校长欧阳晓明、副校长马文金作为主要校领导,不仅不能公正的履行领导职责,反为了各自的公子能够“金榜题名”,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进行暗箱操作,营造了腐败的温床,使其他有钱有势的家长纷纷闻风而动,共同制造了这起令群众既惊叹又气愤的“保送”闹剧。因此,两位校领导在这起案件中应负主要责任。

《教育法》第九章第七十七条规定,“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这起案例很显然是一起有组织的、大范围的舞蔽事件,除两位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外,其他参与了整个事件的相关教师也有过错,作为人民教师,对如此触目惊心的违法乱纪行为,非但不予以抵制,反倒充其耳目,在是非面前丧失原则,违背了职业道德。应该给予处分。

依据《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教师应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了《教师法》的有关规定,而且在学生及社会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有损于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理应受到处分。

此外,那些利用权势为其子女谋得“保送”生资格的家长们:县人大主任、县国税局工会主席、县体委主任等,这些人身为国家公仆,非但不为人民做表率,反利用权势为其子女谋利益,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虽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却受到道义及舆论的谴责。

4.附处理结果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从严查处隆回一中事件的要求,湖南省教育厅和邵阳市委、市政府组成了联合调查组,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调查,使案情水落石出。9月1日对10名涉案人员做出了严肃处理:给予隆回一中校长欧阳晓明开除党籍、行政撤销职务、调离教师队伍的处分;给予隆回一中副校长马文金开除党籍、行政撤销职务、调离教师队伍,建议按有关程序罢免其省人大代表职务;给予隆回一中教务员陈雪林、班主任袁屏越行政记过处分;给予隆回县人大主任曾某、隆回一中副校长周某、一中党总支书记马某党内警告处分。同时,湖南省教育厅取消了两名正副校长子女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省级三好学生”称号,拟取消隆回一中“省级重点中学”的资格。同时对已经录取的学生重新发回审查,发现不合格的一律退回。

5.注意事项

保送生成了特权生,对于能够体现并保证选拔公平的一道道关卡形同虚设,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保送生的会考和综合能力测试,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考家长的权力、金钱和关系。这更深刻地让人们对少数人利用权势违法乱纪感到痛心疾首。此案例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重重的惊叹号和一连串的思索。引发了社会对高考加分、保送等选拔手段的强烈抨击。

(1)我们认为,考试技术的制约和考试形式的限制,使目前中国的高考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对在特殊领域里值得培养的学生应该有特殊的选拔机制,不能因产生了一些腐败和违规现象而否定保送、加分。但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加分和保送存在一些问题,各种荣誉称号的加分太乱太滥,已成为导致高考腐败的原因。

(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呼声日渐高涨,它表现为三种形式: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活动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路包括:①完善公平竞争的规则,②确定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③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制。上述案例的事件显然有悖于教育公平的民主原则,学生的起跑线根本不在同一起点上,这让刻苦攻读以期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多数莘莘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平倾斜的结果。活生生的事实往往在孩子们身上所产生的影响比他们从书本上及教师灌输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要大得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会在孩子们身上产生怎样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永远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3)“举报信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校领导手中”,在长达几个月的“保送选拔”过程中,校长及其同伙竟可以畅通无阻。这一切不能不说明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4)上述案例中,虽然教育部门本身“难辞其咎”,但诸多问题实际上并非考试制度本身问题,违规和腐败涉及很多领域,可以用党纪国法来处理。